德品堂教练之道
教练式领袖/教练式父母
作者:黄启团
来源:团长说心理
01
来上我《教练式管理》课程的学员,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其中有位李老板,风光无限,身价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从他每年做好几个亿的生意推测,一年至少有好几千万的利润,这样的大老板通常是很多人祟拜的“偶像”。
可是在他私下约我做教练个案时,我才知道他其实过得并不快乐。
李先生的生意做得挺大,但已没有当初创业的激情。虽然现在拥有的财富好几辈子都用不完,可还是不得不努力工作,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应酬、谈判、出差,每天的日程都塞得满满的。房子虽大却没几天在家里住,有时候想想都不知道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看着他紧锁的眉头,我大概知道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洞。于是问他:“你这么拼命,是想证明给谁看呢?”
一开始,他说是要证明给太太看,从结婚到现在,即使自己已经从穷小子变成大富豪,太太以及她娘家的人好像依然看不起他,因为太太娘家人都是书香门第,总觉得他一个生意人没文化。
谈到这些,这位身价不菲的老板竟然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委屈也是一种模式,往往是童年时就形成的。
于是我用完型的手法把他带到过去,原来,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时,父母忙于生计,把他从小就送到了爷爷奶奶家,他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要他了,所以从小他就是孩子中最“争气“的一个,可是不管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李先生说,以前以为当自己努力打拼取得成功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一切都有了,企业也做大了,在外面是挺风光的,但他心理的那个洞依然无法补上。
更让他焦虑的是,他知道他的企业不可能一直发展顺利,万一哪天他的企业不行了,他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而这就是李先生一直疲于奔命的原因。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心理联盟会议,参会者都是心理界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大家谈论起这么多年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渐渐被接纳,无不感慨。
在场的大都是在心理界奋斗了一、二十年的资深心理人,大风大浪都已走过,但在谈到心理市场的拓展时,依旧会觉得很不容易。不过,我留意到,就算他们在谈论挫折和困难时,脸上都会洋溢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神态。
为什么有些人在困难面前,也依然能保持激情,充满斗志,信心满满?而另外有的人,就算是身居高位,富甲一方,却焦虑紧张,疲于奔命,毫无快乐可言?
财富和权力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层次吗?如果不能,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呢?
02
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米尔顿·艾瑞克森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一次,他到美国中南部的一个小城讲学,一位同伴希望他顺道看看自己独身的姑母。
同伴说:“我的姑母独自居住在一间老屋,无亲无故,她患有极度的抑郁症,人又死板,不肯改变生活方式,你看有没有办法令她改变?”
埃里克森到同伴的姑母家去探访,发觉这位女士比形容中更为孤单,一个人关在暗沉沉的百年老屋内,周围找不到一丝生气。埃里克森请老人家带他参观一下她的房子。
他真的想参观老屋吗?当然不是,他是在找一样东西,一样有生命气息的东西。终于在一间房间的窗台上,他找到几盆小小的非洲紫罗兰——这屋内惟一有活力的几盆植物。
姑母说:“我没有事做,就是喜欢打理这几盆小花。”埃里克森说:“好极了!你的花这么美丽,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如果你的邻居、朋友在他们特别的日子里能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他们该有多高兴啊?”
从此之后,她开始大量种植非洲紫罗兰,城内几乎每个人都收到过她的礼物。与此同时,她的生活也大有改观,一度孤独无依的姑母,变成市里最受欢迎的人。
在她逝世时,当地报纸头条报道称:全市痛失一位“非洲紫罗兰皇后”。几乎全城人都去为她送丧,以感谢她生前的慷慨。
米尔顿的一次探访和对话,改变了这位老太太的下半生。其实,改变生命的层次,并不需要太多的财富与权力,有时候一句话足以。一句话可以打开一扇窗,一句话可以转换一种人生的动力,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换一种活法。
03
人生有两股巨大的力量,一种是恐惧的力量,另一种是爱的力量。
?恐惧的力量:
驱动我们往前走的,大多数是恐惧的力量。社会上,人们总是会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去评判你的人生,你有多大的成就,就有多大的价值。
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当你还未拥有足够多时,他们会认为你不够好,比如当年你明明已经考到了第二名,父母还是会问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呢”,可是第一名只有一个。
在这样的恐惧驱动下,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拼命地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就算你已经拥有的足够多了,你仍会觉得不够,就像后面有一只猛虎在追赶一样,完全停不下来。
要肯定的是,这种恐惧的动力是强大的,它会驱使你取得成就,就像世界短跑第一人博尔特,要突破他的短跑记录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给他更多奖金让他获得更多利益,二是在他身后放一只老虎增加他跑步时的恐惧,激发他更大的潜能。
哪种力量能让他破纪录更快呢?无疑是第二种,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被这种恐惧的动力所驱使而“成功”的。
可是,当一个人是因为恐惧而往前奔跑时,这种成功能让人感到快乐吗?内心充满恐惧的“成功”无疑是痛苦的,无论你获得了多少,都会觉得不够,仿佛内心有一个无底深洞,永远都填不满。
前面故事中的李先生就是这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恐惧激发了他无限的动力,这股动力让他拥有了庞大的资产,可惜的是无论他拥有多少,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都不会减少。
这样的人,无论他拥有多少权力财富,我都不认为他们到了人生的较高层次。
?爱的力量:
并非每次奔跑,都要像被老虎追赶那样把自己吓得魂飞魄散。有一种奔跑,既有动力同时又是愉悦的,这就是为爱奔跑。有一种人从来就不需要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像树不用奋力生长证明自己是一棵树。
“非洲紫罗兰皇后”因为米尔顿老师的一句话,激发了她内在很重要的一个动力——我们能够为别人去做点什么,当一个人愿意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他的内心就会拥有一种更强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这种力量会让一个人充满成就感,因为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里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这种动力不是源于外在的“逼迫”,而是由内心升起的,由内而外的动力。
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愿意为他人奉献。反之,当一个人开始为别人着想时,内心也会慢慢富足,因为在帮助别人时内心升起的价值感会慢慢疗愈其内在的匮乏,当一个人内心富足时,爱的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更重要的是,一个内心富足的人必然是快乐的、平和的、幸福的,他们的人生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04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下面两个方法对我的帮助最大:
1.目中有人:
曾不止一次被问到,为什么能坚持传播心理学20年,心理学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仔细想了想,心理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学会把焦点从“事”转移到了“人”身上。
要知道,通过你做的事情去证明你生而为人的价值,这是一条为恐惧奔跑的不归路。
自从我开始把焦点从“事”转移到“人”,开始从内在改变疗愈内心的匮乏,我发现我的生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当内心从恐惧转向平和,我知道内在开始渐渐变得富足,当它变得富足时,我的外在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虽然我现在的层次还很低,但我知道这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
2.心中有爱:
像非洲紫罗兰皇后那样,刻意有意地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外至内地让自己变得富足。
当我们主动去做一些帮助别人或社会的事情时,我们的胸怀会扩大,因为当我开始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