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外艺术
年,美国游吟歌手DonMclean写了一首纪念梵高(VincentvanGogh)的音乐献辞,就叫《Vincent》。第二年,随着新专辑出版,这首歌惊人地登上英国排行榜第二,美国第一。
以前每每听起,都感到一种平静的力量。在《至爱梵高》的片尾,再次邂逅这首歌,却是第一次在音乐中遇见了那位忧郁而美丽的画家。
或许今天才讲《至爱梵高》实在是晚了,但还是想让更多人认识到电影所未讲全的真实艺术家,梵高。
(节选歌词)
Starrystarrynight
繁星点点的夜里
flamingflowersthatbrightlyblaze
火红的花朵灿烂的燃烧著
swirlingcloudsinviolethaze
漩涡似的云飘在紫罗兰色的雾里
reflectinVincent\\\\seyesofChinablue.
映照在文生湛蓝的眼瞳里
Colorschanginghue
色彩变化万千
morningfieldsofambergrain
清晨的田园里琥珀色的农作物
weatheredfaceslinedinpain
佈满风霜的脸上罗列著痛苦
aresmoothedbeneaththeartist\\\\slovinghand.
在艺术家怜爱的手下得到抚慰
AndnowIunderstand
如今我才明白
whatyoutriedtosaytome
你想说的是什么
andhowyousufferedforyoursanity
当你清醒时你有多么痛苦
andhowyoutriedtosetthemfree.
你努力的想让它们得到解脱
Theywouldnotlistentheydidnotknowhow
但人们却不理会也不知该怎么做
perhapsthey\\\\lllistennow.
也许人们将学会倾听
Fortheycouldnotloveyou
因为当初他们无法爱你
butstillyourlovewastrue
但你的爱依然真切
andwhennohopewasleftinsightonthat
当灿烂的星空里
starrystarrynight.
不存一丝希望
Youtookyourlifeasloversoftendo,
你像许多恋人一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ButIcouldhavetoldyouVincent
但愿我能告诉你文森特
thisworldwasnevermeantforoneasbeautifulasyou.
这个世界根本配不上一个美丽如你的人
歌词中的梵高,爱这美好的世界,但他是痛苦的,所以,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总对梵高的死津津乐道,电影给了两个说法,一说是他杀,梵高维护了开枪者;一说是自杀,是弟弟的解脱,也是自我的解脱。
早在年,BBC就有新闻报道了两位梵高传记作者的观点——梵高是被熊孩子意外射中。
且不论真假,这个结论,报道中说是作者与20多位翻译家和学者经过10年的研究之后得出的。
他们认为,当时有两个拿着枪的男孩,他们很可能在玩扮演“牛仔”的游戏,这把枪很可能是故障枪,而那个时间点,两个男孩经常会和梵高喝酒,于是……枪意外射中了梵高。为不让这些孩子陷入麻烦,他声称是自己开枪。
可是,“你那么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你知道他是怎么活的吗?”
这是《至爱梵高》中的一句台词,也是电影的主题——活着的梵高。
马塞尔-杜尚如是说,“关于艺术家,最有趣的是他们如何生活。”
坐在影院里的我们,跟随着一个送信人踏上了旅程,一点点拼凑出梵高的生前和死因。只是不同的人,也说出了不一样的梵高。有人说这是“罗生门”手法,或者也可以说,电影只是道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编剧和导演也正是借此,打破人们印象中那个割耳朵的古怪梵高,重拾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甚至卑微的梵高。
他在其中一封信里说,自己注定是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接受,是下等人中的下等人。可他又那么固执地相信,终有一天,世人会惊讶于他的天才。
这样的他,一定活得很纠结。
但同样是这样的他,即便看着一只抢食的乌鸦,他也能感到异常的快乐!
陈丹青老师说过,梵高是个很“憨”的人,生活中见到这样憨的人,人们是会惊讶的。这种“憨”,也许可以借用电影中的话——没有什么对他来说是微不足道或者粗鄙不堪的,他欣赏和热爱一切。
生活也许丑陋,他却保有馨香的灵魂。
然而,以上的每个梵高加在一起,我又实在能想象出他如何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时而正常,时而痛苦;时而平静,时而疯狂。
电影的所有现在时用了梵高后期的油画风格,所有的回忆画面则用了梵高早期的素描风——如此致敬梵高。
你们一定对这串数字很熟悉:位画家,幅油画,耗时6年。
质朴、匠心的制作过程,使《至爱梵高》成了近期最热门的电影话题。可是,电影最大的优点,也是它最大的缺点。《至爱梵高》在形式上的创新意义,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至爱梵高,为何至爱?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梵高生而为人的痛苦与美好,却没能看到梵高生而为艺术家的天才与伟大。
说到这里,陈丹青老师对梵高的解读正好足以补充电影里缺失的“艺术家”那部分。下文节选自陈丹青的《局部》艺术讲稿《陌生的经验》,与你分享。
永远的海边小子·梵高
文
陈丹青
(节选自《陌生的经验》)
初习的作品
八十年代,我在纽约弄到一幅小画的印刷品,喜欢极了,配了框子,挂起来看—大家认得出是谁画的吗?
梵高《海边的渔夫》(FishermanontheBeach),年,现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我经常更换墙上挂的画,可是这幅画挂了三十年了,还在那里,每次看,都会心里叹气,可是我说不出好在哪里:你看,这个小混蛋站在海边,脸上的五官一笔给抹掉了,肯定给作者事先画砸了,上身、裤腿、鞋子,都画得歪歪扭扭,可是整幅画真是有味道。
年刘小东来纽约,博物馆许多名作,他看一眼就走过去了,刘小东懂画,他在我家墙上瞧见这幅画,看了好久,脸色痛苦,忽然声音软下来,轻轻地说:
“我操!画得太好了!”
这幅画画于年,那时,作者学画才几年,完全是初学者的涂抹,之后他又画了七年,年,他就死了。死后,他开始有名,变成人人知道的梵高。
梵高早就想象他会扬名天下,他给弟弟信里放狂话,说:“有一天,全世界都会知道梵高的发音。”
13岁时的梵高,年——丹青老师说,梵高的名字,发音是有点难,准确地说,应该带一声轻轻的尾音:“霍”,是“梵谷霍”。现在翻译语音都被统一了,不好玩了。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广场有一座梵高美术馆,不远处就是皇家美术馆,藏着伦勃朗的大画—说来感慨,我们这里绝对不可能在国家首都的市中心,拨地拨款,兴建一位画家的美术馆—梵高美术馆有一幅他的名画,画一棵树上开满花,后面是蓝天。
读了说明,才知道是他弟弟生孩子,哥哥特意画这幅画,算是礼物。
这个心地善良的疯子啊,我读着读着,眼泪流下来。
说起梵高,总是向日葵呀,鸢尾花呀,天上好几个太阳呀,割了耳朵的自画像呀,还有麦田和乌鸦……他早期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