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冬日,买上几枝梅花放在家中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春意黯然”。然而有些不良商家就对梅花打起了主意。
近日,有市民反映自己从街头买了几枝梅花,回家后却发现这梅花有点“特别”。这种“梅花”看上去漂亮,与真正的梅花放在一起几乎没什么区别,其实暗藏玄机。卖家为了以假乱真,可谓费尽心机。
原来这些貌似梅花的枝杆,是用茄子杆嫁接杨树芽制作而成。
茄子杆+杨树芽=梅花?
梅,这下真的没了。
纵观各地,
不法花卉商家比比皆是。
消费者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在此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即使购买花卉绿植也要到正规销售点购买,提高防范意识,以免被“宰”事件再次发生。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该现象予以重视,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掌握花卉选购技巧很有必要。以下防骗小贴士,可以让你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看穿不法商家的真面目。
骗术一:挂羊头,卖狗肉
即利用一些花卉株形完全一致的特点以此充彼,因为不开花时分辨不出真伪。地摊上摆的是真花,卖的花苗却是假的。例如,大岩桐重瓣品种和单瓣品种没开花时株形完全一样,但后者结籽率很高,每株生产成本很低,于是一些商贩便不远千里,用纸箱装运大量的单瓣花苗到异地贩卖,玻璃罩内摆放的是好看的重瓣品种,引得大家争相购买,岂不知,花贩子发了大财,而人们买回家养到开花时才知上当了。
骗术二:假照片,假花卉
此种骗术并不高明,大多为南方花贩到北方行骗。他们将一些塑料花及植物枝条拼接在一起,拍照放大,装在镜框内,放在地摊上,并冠以一些非常动听的名字,地摊上再摆放一些裸根的与照片上样品非常相似的植株,但没有花,这样一些初入市场又图便宜的花卉爱好者就容易上当受骗。
骗术三:利用高科技手段
改变花卉本色这种骗术比较高明,就是专业养花人也难免上当。造假者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及其它化学药品或者进行局部遮光处理等办法改变花叶的颜色。例如:君子兰中的珍品一一金丝兰、佛光等品种,真品每片叶卖百元,利润相当可观,而普通品种小苗一株才卖几元。于是,不法商贩便将普通品种苗用恰当的植物激素进行处理,使叶片变成金丝兰的样子;或者用遮光的办法使叶片与佛光品种相仿。这样的小苗在市场上每片叶大约可卖50元,大家感到很便宜。岂不知,回家养上一个多月,就会还原成普通品种的本色。
骗术四:利用虚假广告行骗
目前花卉广告满天飞,其中一些大的花木公司、种苗公司的广告基本可信,而一些所谓的园艺师、一家一户的花圃的广告,则有相当一部分不可信。其欺骗手法有以下几种
1、以假乱真
例如名贵兰花真品售价是很贵的,而他们广告上登的名贵兰花售价却很便宜,其实根本不是真品。
2、以小充大,以次充好
广告中本来应刊登花卉规格,但有的花商故意含糊其词,有的虽刊登了规格,但给你邮来的却要小得多。例如杜鹃,以小冠径冒充大冠径,以少花蕾冒充多花蕾的事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球根花卉也常出现以小充大的情况。再如君子兰广告,刊登的是名贵品种,可邮到的却是普通品种。
3、空手道
广告中刊登某种花卉,消费者把钱邮去了,却迟迟不发货,原来他们是利用消费者的资金去采购,然后再发货。他们做的是无本生意,而消费者如之奈何?
4、欲擒故纵
本来有些花卉并不紧俏,苗木生产成本也很低,但他们在广告中却称是进口品种,数量不多,按款到先后予以发货,并且把价钱抬得很高。例如非洲紫罗兰组培移栽苗每株不到2元,经他们这样一宣传,稍大些的花苗每株可卖到万元。
来源:鲁网潍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