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罗博深数学
来源
格为Grokwise
ID
Grokwise
文字阅读时间约57分钟
导语
美国版“同学录”Yearbook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社交网络的遍地开花的今天,你是否还愿意像当年一样,拿出一只一笔,亲手为同学们留下最真挚、最朴素的祝福?
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建成并开始授课,这所波士顿市的拉丁语学校只收男生,课程都是人文学科。直到17世纪末,最早的“年鉴”诞生在东海岸学校,其实它们更像是剪贴簿,里面有小发夹、干花、剪报等各种用来纪念校园生活的东西。
学生们会在彼此的“书”上写简短的感悟、诗歌,或者是记录共度的一段时光。这种做法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摘录集”演变而来的,把重要和不愿忘怀的信息都保留在纸上然后装订成册。起初“书”是带到课堂上用的,后来被拿来收藏书主人觉得有趣的事物——比如同班同学的签名。
年耶鲁大学出版了第一本由学校官方组织撰写的年鉴,里面有学年、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信息,被叫做《耶鲁大学部分毕业生档案》。由于20多年后才有了照相技术,这本年鉴里面的学生剪影都是画出来的。
现代年鉴的出现还要感谢早期的美国摄影师GeorgeK.Warren。19世纪60年代,银版照相法因其银版极其容易变污而失去了人气,而Warren又必须把自己的生意维持下去,于是他转向使用底片,底片技术是由WilliamHenryFox于19世纪30年代发明的,Warren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多张图像印到一张底片上。他开始拍单人照或集体照,再出售给学生们,学生们会把这些照片统统贴到班级年鉴里。
没有照片的时候,年鉴仅是打印上学生的姓名,有时候再配点插图,同学们会在空白处签名。也有像年东St.Louis高中年鉴那样:一本原始的剪贴簿,里面全都是像压扁了的树叶一样的纪念物。
早期年鉴里的签名一般都比较长,主要是表达友情和回忆,几乎每一位东St.Louis高中的学生都会以押韵的短诗来留言。比如
“今日记得我,明日莫忘却,勿忘老同学。”
“就算未来变成现在,现在变成昨天,
愿我们的友谊之光永远闪耀不灭。”
所有签名留言的人都想成为对方友谊链上的一环。
教职工们的留言和学生们的差不多长,但有一个明显区别:没有一条是个性化留言,基本上全是摘自诗歌、戏剧或哲学家语录。到了20世纪初,教职工留言几乎消失了,直到60年代才重新出现。
20世纪30年代起,留言开始变短,同学们变着花样地表达“祝好”或“好运”,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年左右,“反留言”风大行其道,有的年鉴,像费城的SimonGratz高中,专门留下页面用来贴老师和学生们的照片,然后依次只签下名字。在芝加哥和其他中西部城镇,学生们在照片旁边签名,没有一句额外的话。这股风潮一直持续了近五年,没人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可能是因为大萧条时期(-)连墨水都供应不足,导致学生们放弃保存回忆,把节俭放在了首位。
再到年,新泽西的BoundBrook和芝加哥的GagePark高中年鉴上,又满满的都是签名和留言了,同时还有小小的手绘。在留言里加上“一流/最棒(swell)”这个词是最带劲儿的,这股潮流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渐渐平息。如果你身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高中,绝对是处处“一流”:一流的伙计、一流的姑娘、一流的孩子等等,躲都躲不开。30年代早期的祝福语也回来了,持续到50年代末期,说法多种多样:祝好运、送上最好的祝愿、祝马到成功、好运连连……把这两种方式加在一起,就成了那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留言:“在此送上最好的祝福,希望最棒的姑娘好运和成功不断。”(这是年威斯康辛州MountHoreb高中年鉴里某人留下的话)。
与此同时,20世纪40年代期间还盛行强调一下自己的学历阶段,差不多所有签名前面都会加个Junior,Senior,Froshie(新生)等头衔。这时学生们都喜欢(轻描淡写地)评价一下年鉴的主人,叮嘱他们“保持自我”。到50年代,很少有人会用“姑娘”、“伙计”这样的称呼了,年鉴里带着中产阶级白人基督徒的价值观,大家留言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上帝保佑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鉴又有了巨大的变化。自由恋爱盛行,“爱(love)”这个字少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在此之前,“爱”只对家人或其他最珍爱的人才说,但六十年代开始,“爱”的使用变得随意起来。哪怕压根儿不知道年鉴的主人是谁,也会在最后写上一个“爱你”。所以出现以下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某条留言开头是“我们并不熟”,结尾也肯定会表达一下“爱意”。“祝好”“好运常伴”之类的话不见了踪影,一度被认为傻乎乎的短诗或押韵短句又回来了,只是比过去的要略显刻薄,例如“当你人老珠黄,身材走样,别忘了两块九毛八的束身装”。
这20年中,“玫瑰是红色的,紫罗兰是蓝色的(Rosesarered,violetsareblue)……”这首英格兰诗歌也常被拿来改编,下面三条留言选自年St.Symphorosa学校的班级留言簿:
玫瑰是红色的,紫罗兰是蓝色的,房子已经建好了,你又上哪儿去了?
玫瑰是红色的,紫罗兰是蓝色的,我扔垃圾的时候,就想起你了。
玫瑰是红色的,紫罗兰是蓝色的,厕所是为你准备的。
同时流行的还有首字母缩写,URAQT=youareacutie(你是小可爱),AFA=afriendalways(永远的朋友)。学生们开始注重文本的布局,一条留言可能会绕着整个页面和其他留言走一圈。还有加入数学元素的:
2Cute(Two/Toocute)
2Be(two/tobe)
4gotten(four/forgotten)
(太惹人爱,难以忘怀)
在70年代,这些有创意的缩写只能算热身,到了80年代已经十分普遍并延续至今。现在的年鉴里仍然有很多缩写表达:
KIT=keepintouch(保持联系)
RHTS=raisehellthissummer
(暑期大闹一场吧)
FF=friendsforever(友谊长存。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所记,该缩写于年进化成了BFF=bestfriendsforever)
LYLAS=loveyalikeasister(爱你如亲姐妹)
SWAK=sealedwithakiss(以吻作结笔)
HAGS=haveagreatsummer(暑期愉快)
N-E-WAZ=anyways(不论何时何地)
还有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loveyouDNQ=loveyoudearly,notqueerly,意思是“用正常的方式爱你”,还好这句话没保留下来,因为它涉嫌歧视(指LGBT群体的爱不正常)。
90年代末期,全国范围内还有不少其他的留言癖好。有人会写在年鉴两页纸的合并处,自称是“第一个写在缝隙上的人”。有人在特别的地方写“某某在此”,然后在旁边画一个指示箭头。还有人写“把年鉴保存好,说不定哪天我的签名就价值千金了。”
21世纪初,年鉴见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年之前,大家都会留下座机号码,附上KIT或C/M=callme(联系我)——虽然大多数都不是真心想取得联系。年和年间,还会留邮件地址、寻呼机号码和网名(年开始几乎都是Facebook账号了)。
最近的年鉴好像丢掉了不少存在于过去几十年里的傻劲,成为了更有人情味的东西。写下长而深情的留言说明ta真的很在乎这个朋友。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朋友之间可以随时保持联系,年鉴和留言更像是一种除了Instagram和Snapchat之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不过还是要KIT(保持联系),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HAGS(暑期愉快)又唱着凯歌回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