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越来越多的古装剧里,不管是男的女的,都会梳“刘海儿”,而且各种千奇百怪的样式都能看到。然而,额前留发这种造型在中国古代,仅仅出现在少女与小孩的头上。近代以后,女人才开始对“刘海儿”各种折腾,而每一次的改变都反映了时代背景。

刘海这一命名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民间传说最多的是,刘海的叫法与神仙刘海有关。据说,古时有位仙童名叫刘海,他的额前总是垂下一缕整齐的短发,显得非常可爱、稚气。以后的画师画仙童,多以仙童刘海为模板,所画的仙童多是“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的模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小孩的可爱很像仙童刘海,就总是把小孩前额的一缕头发留下,后人们称之为“刘海发”。

除此之外,关于“刘海”这一叫法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古代女子在15岁时行笄礼,即将头发绾起;男子15岁称为束发,即束发为髻,20岁时行冠礼,即成年礼。人们常用“垂髫”或“髫年”指代童年,因为童年时期小孩的头发是自然下垂的。男孩额上留的左右两角的胎发叫做“兆”,女孩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被称为“髦”,这种留发的习俗被称为“留孩发”,因“留孩”与“刘海”在古时的发音相同,故书面语称为“刘海”。

《傀儡婴戏图》南宋刘松年(本文图片由作者收集,下同)

从“刘海儿”的传说和定义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成年男子很少有机会梳刘海儿的,大多是女性和孩子的装饰。

在这一点上,西方与中国有着明显不同。在西方,男人们也喜爱刘海儿。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头发流露出自然、流畅、简洁、精炼的风格。当时男子的发式是短而卷曲,用一根带子将头发束住。女人则是喜欢把长发盘成髻,她们用骨制的朴素发针,或者用螺旋形的金线作为装饰。女人们还会用紫罗兰和桃金娘做成花环来日常佩戴。古希腊人崇尚金发,他们甚至常染发、戴假发。

古罗马人的服饰、发型与古希腊人极为相似,身着长袍的古罗马男子亦留着短短的卷发。女式的基本发型是头发从中间分开,在后颈上挽一个发髻。但这一时期古罗马的对外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因此人们开始花大量心思在自己的发型上。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长老们厌恶女性妆饰,反对把头发染成黄色或像火一样的颜色。公元年的宗教会议上,甚至做出了对于卷发者、染发者及使用假发者开除出教的决议。在禁欲主义思想支配下,认定女子的长发会引发人们邪恶的肉欲。由于基督教教规的束缚,中世纪的男女都戴头巾,将头发遮住。

到了文艺复兴,为了摆脱陈旧的教规给人们带来的束缚,对金发的崇敬得到了恢复,当时的女性对金发的酷爱近乎极端。英国诗人弥尔顿也在其诗作《失乐园》中还将夏娃的头发描绘成了金色。而在意大利,男子的头发改变最大,多为中长或齐肩长,前额开始留有刘海儿。

这一时期的女性公然打扮自己,大多数女性的发式为卷发垂耳,当时的人们喜欢在头上所束缎带的正前方挂一颗珍珠。

17世纪开始流行巴洛克风,路易十三的奥地利妻子安娜给法国带来一种新发式:前额饰一条流苏,两侧的头发剪得很短,耳朵上方的头发做成小发鬈,其余的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男性此时流行戴假发,大波浪头非常夸张,特别是到了路易十四时代,假发越来越豪华。而这些假发前额,都会露出些许自己的头发作为刘海儿。

路易十四肖像,图中的假发十分豪华

到了18世纪中叶,女性的发型开始在立体层面追求起来,贴在头上的头发从前额梳向头顶,在后脑上束起来。年起,头发越梳越高,额前高高梳起的头发,垫上羊毛垫,再往头发上抹上润发油和香粉,把头发编成小圈和小球。

这一时期,由于注意力都到了高耸的发髻上,反而没有人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duolan.com/zlpz/11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