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这些天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对外展出,展览以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馆藏中70幅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呈现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美艺术的“西方绘画史”,引领观众通过名家杰作了解西方世界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过去六百年间的变迁。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解读其中重点作品。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现场展览按时间线索,展示了15世纪起至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罗斯先锋派、美国现代主义、不定形艺术、波普艺术、美国现实主义等。拉斐尔及其助手《年轻男子肖像》
拉斐尔及其助手《年轻男子肖像》约至年,木板油画,43.8x29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至年,他以画家和建筑师的身份前往佛罗伦萨,并在那里逐渐了解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的作品。年左右,他搬到罗马开始了梵蒂冈宫的装饰工作,随后又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这件晚期作品被认为由拉斐尔在其最亲密合作者的协助下完成,其中包括朱利奥·罗马诺这样重要的艺术家。这幅精致的肖像画,描绘了一个青春期男子的半身像:他侧着身,面部朝向观众。有人认为,画中的男子若不是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即之后的佛罗伦萨公爵,便是皮埃尔·路易吉·法尔内塞。鲁本斯《维纳斯与丘比特》
彼得·保罗·鲁本斯《维纳斯与丘比特》约至年布面油画,x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彼得·保罗·鲁本斯不仅被认为是17世纪最伟大的弗拉芒画家,也是最能在绘画中体现巴洛克理想典范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令人眩晕的笔触移动所制造出的张力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这一风格承袭自提香和委罗内塞等文艺复兴大师。这幅神话题材的作品是鲁本斯叙事性绘画中充满活力和丰盈之美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展现了他描绘女性形象时的自由挥洒。在一个私密的室内,爱神维纳斯对着丘比特手中的镜子凝视着自己,而后者则把他标志性的弓、箭以及箭筒放在了脚边。传说,她被儿子丘比特饰有鸽子羽毛的金箭意外射中。这些箭立刻唤醒了爱情,而这道伤口也引发了维纳斯对阿多尼斯的爱恋。画面的设计会让人联想到提香的一件画作,其原作曾被西班牙皇室收藏,现已失传。鲁本斯本人正是提香的崇拜者,临摹和再创作了他的众多作品,如今这些画作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
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须德海附近穿越农田的道路》,约至年,布面油画,44.8x54.6厘米,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馆藏雅各布·伊萨克松·范·勒伊斯达尔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力图以天空衬托出各元素的鲜明轮廓,将光与影并置,创造气势磅礴的作品。勒伊斯达尔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