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菜(二月蓝)
十字花科,诸葛菜属
Orychophragmusviolaceus(L.)O.E.Schulz(Brassicaceae)
春天各种十字花科的植物相继开花,前不久写过的油菜花就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最近又看到和它同属的羽衣甘蓝和紫罗兰属的紫罗兰开花,还有诸葛菜属的诸葛菜。
这几种常见的十字花科花卉中,紫罗兰和羽衣甘蓝原产西南欧,诸葛菜则是东亚地区土生土长的花。
说来也是有趣,见到诸葛菜都是在我经常晨练的地方。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我经常去天坛晨练,西侧柏树林下长有成片的诸葛菜,也被称为二月蓝(兰)。印象里四月份的时候,这些二月蓝就会开花,蓝色的小花在林子里成片铺开后,春的气息会顿时浓烈起来。
金汁河畔的这丛二月蓝也是我在晨练路过时看到的,开得还挺早,好像元旦前后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冒出了紫蓝小花,花期还很长,现在虽然有不少已经结出了长条形的荚果,但还有一些花枝依然绽放着。
我去拍照的时候,正好飘着一些立春以来少有的春雨,雨滴中水灵灵的样子,让它们看起来愈发清新。
不远处的一株冬樱花(高盆樱),枝叶扶疏,已经挂上了浅红淡黄的小果。
诸葛菜是顶生的总状花序,筒状花萼和花瓣的颜色都是紫蓝色,和花蕊是经典的紫黄配色。黄色花蕊从花冠喉部伸出一小部分,如果把花冠筒打开,就能看到里面雄蕊的模样。粗看是两长两短,实际上长的雄蕊是两两合生的,因此总共有六枚雄蕊。
像诸葛菜这样六枚雄蕊四长两短的形态被称为四强雄蕊,它也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共同特征。据植物学家的研究,四强雄蕊的分化一般来说是植物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为提高传粉效率做出的适应性变化,目的是让蜂虫延长访花时间,提高蜂虫有效传播的花药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花授粉。
诸葛菜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传说是诸葛亮南征时,用它就地充济军粮,因此得名诸葛菜。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里有记载,“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青,叶厚多歧差,小子如箩葡,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
不过在古籍记载中,又有把诸葛菜混同芜青(蔓青)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把诸葛菜作为芜青的别名列在了芜青(蔓青)条目里,并援引刘禹锡嘉话录的说法,称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青者,有叶根皆可食,生长和采摘容易,丢弃叶不可惜等特点,蜀人称为诸葛菜。
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对诸葛菜和芜青(蔓青)做了明确区分,并分列为两个条目。吴其濬描述的诸葛菜特点及配图和现在看到的诸葛菜完全一致,“北地极多,湖南间有之。初生叶如小葵,抽葶生叶如油菜,茎上叶微宽,有园齿,亦抱茎生。春初开四瓣紫花,颇娇。亦有白细根,非蔓青一名诸葛菜也。”
按现代植物分类学,芜青(蔓青)(BrassicarapaL.)和油菜花一样,都被归于芸苔属,开的是黄色花,根茎像圆萝卜,有变萝卜和圆根等别称。
羽衣甘蓝
十字花科,芸苔属
BrassicaoleraceaL.
var.acephalaDC.(Brassicaceae)
叶子边缘呈独特波状皱褶,颜色也很多样的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L.var.acephalaDC.)也是芸苔属植物。
不开花的时候看不出羽衣甘蓝和油菜花的相似之处,开花了才能看出来。最奇特的还是它的叶脉和叶子边缘的皱褶,看起来像三角洲的分形结构。
十字花科的拉丁学名Brassicaceae即取自芸苔属植物的属词Brassica,但这个名字却来自古罗马人对甘蓝的称谓。加上种加词campestris(平地田野的意思),就是油菜花的拉丁学名,英文俗名rapeflower;种加词换成rapa(形似萝卜的意思),就是芜青的拉丁学名,英文俗名turnip;如果是用作蔬菜意思的种加词oleracea,就是羽衣甘蓝的拉丁学名了,它的英文俗名是curlykale。
诸葛菜的拉丁学名属词orychophragmus是orycho(挖掘)和phragma(间隔)的组合词,指其荚果裂瓣有凸出中脊的特征,种加词violaceus是紫色的意思,指其花瓣颜色,英文俗名是Chinesevioletcress。
紫罗兰
十字花科,紫罗兰属
Matthiolaincana(L.)R.Br.(Brassicaceae)
紫罗兰也是十字花科植物,不过重瓣的紫罗兰已经看不出十字花的特点,而且香味也不是那么浓郁。
紫罗兰的拉丁学名属词Matthiola取自博物学家PietroAndreaMattioli的名字,种加词incana是灰色的意思,指叶子上有灰白茸毛。紫罗兰的英文俗名是stockflower,中文译名经常和堇菜花(violet)弄混。
灵山絮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