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643.html
人说,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世间的情,冷与暖总会有。
我说,山里的花,开与谢皆要秀。
紫罗兰山径从黄泥涌水塘起步,相对卫奕信一段和大潭郊游径要平坦许多,属于易行线路。
此次再行,欲睹小花鸢尾的芳颜是正题。
小花鸢尾是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植物,我只是在《香港植物检索手册》的封底见过它的照片,还未真正在香港的山野观到它的倩影。
媛同学说,她3月尾在紫罗兰山看见小花鸢尾盛开着。我想3月上旬才走过紫罗兰山,那时还是吊钟花与车轮梅的世界,花儿们的流转不会那么快吧!
顺手查阅资料,书上写着小花鸢尾的花期是5月份,遂将赏花之行蹉跎至五一假期。
今年的“五一”恰逢周五,与周末两天连成三天“小长假”。
5月2日早上9:00,一身行山与防疫装备妥当,在琴行街坐41A,9:40到达黄泥涌水塘加油站,顺大潭水塘道上行至黄泥涌水塘起步,走紫罗兰山径、过紫岗桥、到大潭水塘,大约下午1:00结束行程,于大潭道乘14路巴士转叮叮回家。
全程行山7.86公里,累计上升75米,累计下降米,移动用时2:30。
小花鸢尾呢?
呵呵,不急,后面有照片为证!
一、
5月的香港,即使上午10点,已是艳阳高照,热气逼人,完全炎炎夏日的光景。
在黄泥涌水塘加油站落车,沿梯级上行至街边休憩处,我开始做行山前的准备活动。
不远的地方,绿色花架上,密密实实地铺滿了首冠藤,绿色藤蔓相间着带红色脉纹的白色小花,交错起伏,造就一片清雅宜人的花海。
若不仔细看它们叶片的形状,很难想象它与紫荆花、羊蹄甲同为苏木科、羊蹄甲属的植物。
(手机拍)
脚边,四四方方的花坛里,丛丛簇簇的杜鹃也正当时,红色的花朵争相盖过绿色的叶子,径自展示着红彤彤一片,阳光下仿佛团团灼烧的烈焰。
五一假期,行山的队伍络绎不绝,多过平日的周末。
我走到黄泥涌水塘大坝正式起步。
二、
山径初始,是沿着引水道铺就的一段水泥路,平平展展的,加上两边树荫遮蔽,将五月的热浪隔绝成另一个清凉世界。
此处同样人气畅旺,有的是家庭组合,有的是山友组队,还有单个的健跑者,窄窄的山道时常有人擦肩而过。
透过树林的间隙,可以看到聂高信山和布力径一带的豪宅深院。
白云很是悠闲,在蓝天上不紧不慢、恬恬淡淡地飘着,莫非今天同是休息日?
我也似天上的闲云走走停停,还时不时俯下身,查看草丛里是否有紫色显现。
紫色的小花鸢尾没有见到,却依稀听到身后手杖敲击水泥地面的声音。
回头一看:
中年男士虚虚地扶着一位婆婆走在后面,婆婆手持一枝拐杖,指点着道路两边,兴致勃勃地说着什么。
我愣怔一下:
他们莫不是没有走过紫罗兰山径,前面的山石路段坑坑洼洼,并不平整,对婆婆这个年岁可太有挑战性了!
看人家兴致正高,我想过一会儿走走再提醒他们吧!
又见山间带着泳池的豪宅,羡煞多少行山人!
身后没有听到手杖的声音,大概我是杞人忧天,人家可能就想感受这么一段清凉境,恐怕早已原路折返。
山里绿叶稠密,再无春天的繁花旖旎,或许花枝招摇之后,都潜下心思,忙于孕育果实。
紫玉盘、黄牛木,花朵虽不失妍丽,毕竟细细小小,隐在绿叶丛里,稍不留神就从眼前晃荡过去。
两边的草丛,我仔细看过来扫过去,象寻找宝物似的,总是无功而返。
走过平展水泥路、坑洼山石路,行至一侧临山、一侧望海的峭壁路。
两边没有任何树木遮挡,右侧的铁栏杆、左侧的石壁被太阳晒得滚烫滚烫的,手摸上去就象要被脱层皮。
足下大小石块参差,走起来须加十二分的小心,若是绊个跤、崴了脚可是无路可退。
此处却是俯瞰海景的好地方,深水湾、浅水湾一带沙滩绵延,海面舒阔,银洲、熨波洲,宛如绿色小舟泊在海上,与天边的朵朵闲云呼应着。
咦,这棵树似乎未曾见过?
碧绿的枝叶间,几簇嫣红格外惹眼,鲜若朱砂,艳如胭脂,看形状又非花非果,宛似一对可随时展开御风而行的“飞翅”。
看叶片,大概属于什么槭树吧?我胡乱猜着。
经向新社老师请教,此为滨海槭,槭树科、槭树属的常绿乔木,别名华南飞蛾槭、剑叶槭,亦是香港的原生树种。
花期4月,顶生伞房花序,花淡绿黄色。果期9月,其翅果淡黄褐色,小坚果特别凸起,翅与小坚果张开成锐角。
那几对“飞翅”红得如此鲜艳,让人过目难忘。
老师说,新长出的翅果是红色的,之后会慢慢褪色,等到快成熟,红色会完全褪掉。
继续前行,正午的太阳不知集聚了多少光和热,兜头泼撒下来,即使戴着太阳镜,眼前也明晃晃的,口罩的命运自然更不太好,早早被汗水洇湿。
渐渐,两旁的枝叶撑起些许的荫凉,左侧的草丛变得密实,我靠近草丛边逡巡边碎碎念:花蓝紫色或淡蓝色,叶暗绿色,剑形或条形......。
大有“天灵灵地灵灵”的味道。
噢,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草丛里似有紫色身影闪现?
我忙摘下墨镜,拨开草丛,瞪大眼睛,弯腰深蹲,这颜色、这位置、这时令,分明是“小花鸢尾”无二!
枯草和绿叶的包围中,微斜的茎干擎着一只紫色的花朵,娉娉婷婷立在那里,大半天的曝晒,花瓣有些蔫蔫的委顿,但深紫色的环形斑纹,还有黄色的冠状纹,仍然醒目。
我换个姿势,一手划开草丛,一手端着相机,试着多拍几张。这是截至目前找见的唯一的一朵小花鸢尾,不知后面还有没有呢!
(大概当时过于激动,或者身形不稳,几张照片都糊了,做封面照片是不成了,姑且放在此处聊以自慰,表示曾经见到过。)
带着亲睹小花鸢尾芳颜后的满足感,虽然只是唯一一朵,迤迤逦逦来到紫岗桥。
这里是几条山径的汇合处,比如:去往赤柱方向、台阶连绵的卫奕信径,当然还有相对平坦的大潭水塘径。
艳阳下,一位小哥坐在石台上休息,边吃面包边看手机。以他的状态,后续肯定会转身上到台阶路,直奔赤柱方向的孖岗山而去。
三、
走过紫岗桥,稍做盘桓,我便沿着左侧的泥土路去往大潭水塘方向。
刚刚步入山径,竹林的清凉扑面而来,尽管我仍不时瞪圆双眼,期盼着有朵小花鸢尾再入眼帘,但后面山路纯属轻松“闲逛”了。
路边,毛麝香身形婀娜,阳光下绽着紫色的笑脸。
淡粉色、紫红色的桃金娘,风华初露,星星点点缀在枝头。我知道,5月份的香港,漫山遍野,将是她们的世界。
很快进入大潭水塘的范围,四周毕拿山、渣甸山、紫罗兰山和柏架山的涓涓细流,汇成港岛早期的食水来源。
路过大潭中水塘的大坝和水掣房,中水塘作为大潭水塘的第一期扩建工程,兴建于-年。
大潭笃水塘的四座石桥之一,四周树木藤蔓遮挡,很难看到全貌。
大潭笃水塘的另一座英式石桥,是大家熟悉的打卡之地,与水塘的大坝、水掣房等等,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到达大潭水塘出口,今日的赏花之旅以没有太多的惊喜而告结束。
只见到一朵小花鸢尾,且又拍了几张糊糊的朦胧照,心有不甘,情亦难堪,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