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故事,真实的催泪,紫罗兰永恒花园

年的1月番《紫罗兰永恒花园》改编自同名小说,由被称为“日本动画界良心”的京阿尼公司制作而成。当年PV刚刚公布的时候,这部动画精美的画质和唯美的画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它充满了梦幻色彩的番剧名更让没读过原著的吃瓜阿宅们展开了各种天马行空的遐想。

其实这部动画真正的译名用“薇尔莉特·伊芙加登”,也就是番剧女主的名字更符合主题。因为整部动画就是围绕女主去讲述的,所有的配角设定和剧情冲突,也都服务于让观众从认识、了解到爱上这位女主,从而理解她心中的爱,并与之产生共鸣。

而现在广泛使用的译名“紫罗兰永恒花园”源自对于“VioletEvergarden”的直译,即“紫罗兰”“永恒”“花园”。当年这部动画播出之后,很多观众猛然发现,原本自己对于这部动画美好的“畅想”其实根本与主题毫无关系。女主叫“紫罗兰”,是个三无少女,至于“永恒”和“花园”也与当初的臆想相去甚远。

《紫罗兰永恒花园》讲述了架空世界的战后,一位不通人类情感的少女,从战场上失去双臂后被动重新融入到正常社会,通过帮人代笔写信的“自动手记人偶”工作,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爱与被爱的故事。

动画采用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小故事,从帮助失去父母的兄妹表达对互相的关怀,到鼓励公主大胆说出内心的爱恋,到感动天文台同病相怜的孤儿,到帮助病重的母亲为女儿写每年的庆生信,再到从战场上带回绝笔信等。表面上采用的是单元剧编排的方式,实际上每一个故事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一个个平凡却不平凡的故事从开始到收场,无不逐渐将原本不懂爱的薇尔莉特的内心融化,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将她带回到充满希望的战后现实世界中。

内容各异的几个小故事平缓而静谧,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却如潺潺的溪水般沁入观众的心田。当我们发现这些能猜到结尾的故事将苍白的绝望加热出一丝希望的时候,眼角间不经意滑落出几滴不知是感动还是哀叹的泪水,才让我们确定了,这部动画虽然没有为我们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却掌握住了观众在看这部动画是起伏不定的心情。一口气从第一集看到最后,猛然发现,原来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陷了进去。

诚然,《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女主薇尔莉特所处的时代和她的经历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太过遥远,但其实战争带来的伤痛从未远离过人类。以战后生存下来的士兵回归社会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只不过像《紫罗兰永恒花园》这般“极端化”塑造女主的作品比较罕见。它将薇尔莉特直接设定成了一个听命令行事的杀人工具,即便曾被收留她的少佐温柔对待着,却依旧无法正视“自己是人”这个事实,更是完全不懂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少佐战死前的“我爱着你”也许不是我们心中想象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但绝对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护与关怀。正因为薇尔莉特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着你”,催使失去“命令”的她活下去的目的变成了理解“爱”的真谛。

《紫罗兰永恒花园》除了“极端化”塑造女主之外,也“极端化”塑造了女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只是这个极端并不是“极端严酷”,而是“极端温柔”。从一开始丝毫不通人情的薇尔莉特就进入了一个“极端温柔”的环境中,无论是上司、同事或者找她代笔的客户,即使最初看起来都有心刁难薇尔莉特,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温柔而善良的,他们能够以最大的耐心和包容心将这个“冰冷的人偶”接纳,并愿意帮助她找寻爱的真谛。

这两个“极端”的出现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更接近童话而不是真实世界的故事中,看惯了那些揭露“世界的恶”的作品,再去观看《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时候,居然发现这才是我们儿时对于人类社会最美好和最单纯的畅想。

薇尔莉特之前虽然生活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战后却被一群同样伤痕累累的普通人用爱包容着,我们看到她一点一点地从“工具”变成真正的“人”,学会了爱与被爱。我们心疼她、担心她、鼓励她,同时也羡慕着她,钦慕着她,嫉妒着她,叹息着她的幸运与不幸。一路走来才发现,我们已经被这个曾经双手沾满鲜血与仇恨、却又用“双手”谱写出爱的乐章的“紫罗兰”深深打动了。

《紫罗兰永恒花园》就是这样一部犹如涓涓细流般的治愈作品,它并不是狂热粉吹捧的“人类圣经”,也不像黑子口中形容的那般一无是处。它就是她(这里不是错字),一部向我们传达爱的作品——《薇尔莉特·伊芙加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duolan.com/zlzz/7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