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所长,作为一名禽类狂热分子和初入门的虎皮鹦鹉爱好者,我决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关于虎皮鹦鹉羽色的毫无用处的知识。
首先,来看看虎皮鹦鹉的基本特征↓
虎皮鹦鹉的羽色由很多基因共同控制,根据其特点分出原始、蛋白石、鱼鳞、珍珠、白化/黄化、华乐、肉桂、灰翅、派特、金脸、彩虹等等种类,对亲代基因进行筛选,从而培育出羽色新异的子代,是虎皮鹦鹉爱好者们乐此不疲的追求。
01原始种
虎皮鹦鹉只有原始绿和原始蓝两种基础羽色。原始色虎皮鹦鹉并不是纯色哦!
原始绿
原始蓝
其中,原始绿虎皮鹦鹉其实只是蓝系基因加上一个强大的、显性[相对蓝系]的黄系基因染成(因此鸟市上的原始绿虎皮永远在价格的最底层)。
当然,原始绿和原始蓝只是比较粗犷的分类,根据虎皮带有[不完全显性]的“暗基因”的个数(0-2),蓝系虎皮可以表现出天蓝、钴蓝、深蓝,绿系虎皮则表现出亮绿、深绿、橄榄绿。
除这两种基础色系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完全显性]灰色基因和一个较弱的[不完全显性]紫色基因参与虎皮的体色控制。
灰色基因的强大程度与黄系不相上下,因此同时带有黄系与灰色基因的虎皮呈现出灰绿色,而仅有蓝系与灰色基因的虎皮则表现为完完全全的灰色(灰色性状非常容易繁殖和保持,但不知为何国内并不常见,只找到一张高糊图片,私以为非常好看)。
灰色
带有紫色基因的虎皮非常难以识别,它通常只是使虎皮的基础体色加深;而少数情况下,它可以使虎皮鹦鹉呈现出美丽的紫罗兰色。
紫罗兰色
02蛋白石
蛋白石是一种Z染色体隐性基因(鸟类基因ZZ为公鸟,ZW为母鸟),其特征是虎皮背部从脖子到两翅上方的倒三角形区域为纯色,一般头纹也较原始色更浅。蛋白石是很多复合品种虎皮的基础配制。
左:原始/右:蛋白石(明显的纯色倒三角区)
03鱼鳞
鱼鳞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其特征是羽毛颜色的[反转],即原来的羽毛内部为黑色,轮廓为体色;鱼鳞种的羽毛内部为体色,轮廓为黑色,如图。
左:原始/右:鱼鳞(不得不说“鱼鳞”这个名称太形象了)
鱼鳞另有一个神奇的特点:携带两个鱼鳞基因的虎皮鹦鹉表现为[纯色]!
不同于后面要讲到的白化和黄化种,“双鱼鳞”纯色鹦鹉的色素合成功能正常,因此其眼球是黑色的,俗称[白黑眼]和[黄黑眼]。
虽然花纹和色彩的排列组合是虎皮鹦鹉繁育者最大的乐趣之一,但还是要说一句,人类的萌点上永远有纯色系的一席之地!
黄黑眼
白黑眼(自家鹦鹉友情出镜)
04珍珠
“珍珠”是一个复合品种,简单来说就是[鱼鳞+蛋白石]。两种基因叠加产生了令人惊喜的性状,原本的黑色条纹完全/不完全被其它色彩替代,使得虎皮的整体羽色更为明丽。
完全珍珠
不完全灰珍珠
05灰翅
灰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性状,其遗传非常复杂,细分为三种基因控制的四个种类,国内所说的灰翅多指[羽毛的黑色部分变为灰色,且伴有整体羽色淡化]的一个种类。
灰翅可以与其它基因共存,组成[灰翅鱼鳞]、[灰翅珍珠]等复合品种。
灰翅(整体颜色略显朦胧)
06肉桂
肉桂是一种Z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它控制虎皮鹦鹉身上黑色的部分变为棕色。与灰翅相似,繁育者也可以根据喜好培育出[肉桂鱼鳞]、[肉桂珍珠]等品种。肉桂是少数能够在黄化、白化虎皮鹦鹉上表现的性状,纯黄/纯白红眼,翅膀上带有肉桂特有浅棕色纹路的虎皮,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草蛉翅]。
肉桂
草蛉(脸上的斑点都是浅棕色的)
07派特
派特分为显性派特[显派]和隐性派特[隐派],顾名思义,分别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羽色绚丽,富有变化。
显派鹦鹉的后脑勺有大块纯色补丁,全部飞羽为纯色,腹部颜色交杂无规律;而隐派的头部和翅膀出现不规则纯色块,腹部上半、下半的色彩不同且分界明显,双翅飞羽不全为纯色。
显派(腹部颜色交杂+头部补丁+纯色飞羽)
隐派(自家鹦鹉再次友情出镜:腹部颜色分界清晰+飞羽不全纯色)
另外,隐派鹦鹉的鼻色不一定反应其性别,成年后双眼也不会出现白眼圈(永远是不谙世事的黑眼珠哦)。
08黄化/白化
黄化/白化基因呈伴Z染色体隐性遗传,绿系鸟表现出黄化,蓝系表现为白化,不同于前面所讲的双鱼鳞纯色,白化/黄化小鸟双眼为红色(价格也比双鱼鳞贵上不少)。
白红眼(太美丽了)
已经写了不少,但虎皮鹦鹉羽色的种类远不止上述几种,除羽色外,虎皮在羽毛的性状、体型的大小上也有讲究,可以细分为卷毛、冠羽、羽衣、大头、小虎等等种类。各种基因的排列组合,赋予虎皮鹦鹉千变万化的体态和色彩,也让每一只小鸟更为生机、灵动、独一无二!
(本推送所有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品种和基因知识收集于[虎皮鹦鹉吧]。希望可爱的鹦鹉在考试周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
图文:孙轶雯
排版:伍林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