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88934.html
情字难
——再叙紫罗兰永恒花园
北角月
(前排提示,点击上方BGM,一起食用更佳。)
大约是一年前,我看完了第一遍紫罗兰永恒花园。当时感慨良多,随即写了一篇观后感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虽然我被薇尔莉特对少佐的执着感动,但是当时我却是根据战争后的角度来叙述的,强调了战争对人们的创伤,因为战争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心中的爱被展现出来。有兄妹有父母有恋人,他们内心真正难以表达的复杂情感都被自动书记人偶(书信代笔人)的细细揣摩,通过书信记录下来,最后将它寄给收信人。其实我当时这样理解也没有错误,但是又是一年秋冬之时,当我再次点开这部番剧后,才发现我仅仅把人的“爱”归于战争创伤的刺激和书信的作用,那么我这样来理解“爱”也太过残忍。再加上这一年的各种经历和思考,我决定重新思考什么是“爱”,就像薇尔莉特一样。
当然,如果有读者好奇去年我是怎么写的,可以来私聊我。
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番剧被人们称为神作,它有如油画般的色调但是细看却没用油画的粗糙,有双簧管欢快的调子也有大提琴演奏出如泣如诉的悲伤,甚至不同的剧情细听会听到心跳的声音,从感官上来说无可挑剔,将其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也不为过。但是在如艺术品般的表面背后,讲述的却是关于“爱”的一个个悲剧。
女主角薇尔莉特幼年时在战争中被遗弃,被男主角的哥哥发现后作为一个战争机器训练,她不知道什么是感情,只会像一个机器一样执行任务去战场上杀敌。随后哥哥把她送给弟弟少佐作为战争机器使用,但是少佐希望能将她重新变为一个真正的人。在战争最后的决战中薇尔莉特和少佐双双身负重伤,薇尔莉特双手被炸断但是依然用嘴咬住少佐誓死把少佐往后方部队拖去,眼看撤退无往,少佐对薇尔莉特吼到“够了!薇尔莉特……你要活下去自由地活下去,我真心…爱着你”,随后一颗炮弹在背后爆炸,少佐在最后一刻把薇尔莉特推下去。决战胜利后薇尔莉特被救回,在之后的日子里,薇尔莉特苦思什么叫做“爱”,故事就此展开。
薇尔莉特被少佐的战友霍金斯安顿下来,在霍金斯的邮政公司里做专门为不会写字的人代写书信的“自动书记人偶”。
西线的战斗中被敌人突破,一个哥哥在西线的战斗中活下来,战争结束后发现他的父母却在西线的战争中被屠杀了,哥哥整日在懊悔中自暴自弃,妹妹只想对哥哥说:你能够回来了就已经很好了;一位母亲身患癌症,为了能“参加”自己的女儿每一次生日,让薇尔莉特打出了未来50年的给女儿的生日祝福……每个故事都是很平常不过的故事,但是在我们眼中的每一次平常都融入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甚至跨越时空的爱。
于是薇尔莉特在一封封信件中逐渐理解到了什么是“爱”,但是在她意识到什么是“爱”时,她也意识到挚爱着的少佐永远不会回来了,也意识到因为自己在战争中的杀敌。自己亲手杀掉的多少本应该团聚的家庭。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住它,默默等待着另一头的执线人,纵使那人早已远去。这是薇尔莉特的答案。
什么是爱?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爱吗?如果我有爱,我应该怎么去面对她?这是我这一年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也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描述。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有多少子女真正的爱自己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在现在浮躁的时代,我们虽然把人与人的距离缩短到只有一根网线,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壁垒却越筑越高,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方便的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等去认识我们自己喜欢的人,但是我们这样似乎只是满足了解对方表象而已,这似乎是新时代的以貌取人。在番剧中优秀的人偶可以从别人表述的话语中提炼出对方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写做一封封书信寄给收信人。但是现实中那个执笔人却是只有我们自己。现实中却很少有人拿起笔写信。即使现在依然有摘抄句子填词写日记的我,也很少写信了。书信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虽然没有现代通讯的时效,但是一笔一划写下的情愫都随着时间变得情深意重,然后寄给收信人,在几天的等待中酝酿。书信中有万家灯火,有儿女情长。三尺书信融入了人间最温柔的感情,我想这也是剧中带来的温情所在。
在青春悸动的年龄,我们经常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喜欢你”。情字一笔一划本来是很珍重的,现在却变得廉价起来了,这是感情的悲哀。喜欢只是对人或物的浅层次的好感,而能够对一个人说出“爱”,是要有多大是勇气才能说出来。语言有两层含义,说出口的并不是全部,喜欢需要用言语表达,而爱不一定是用语言表达的。一个人能够动情去爱一个人,无论是父母对子女还是恋人对恋人,都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