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正式开始。
我,侧颜,舔爆!《紫罗兰的永恒花园》播出第一集也有一段时间了。目前看来的评价趋势基本上算的上是“好评”(哦,远景警察不算。)其中以不怎么看动画的“待开发市场”为首,好评率高的吓人。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最近流行的梗“啊,这光。啊,这水”。这充分说明了分析演出剧情甚至作画对大部分观众是无效的——对不怎么看动画的观众来说,拿到动画的唯一能看的就是画面精致不精致。而精致不精致往往在他们眼里我认为摄影(俗称特效)占的比重还大于作画(虽然这片子确实摄影层面功劳很大。)
当然,好评归好评。目前我看到的“差评”值得一提的实际上有两种。一是有关“跳轴”的问题。二是有关“摄影”层面焦点的运用。不得不说难得有抠这么细节东西的dalao,我看的时候注意力完全不在这俩地方。
我这边只提三处容易看出来的。
首先是开头1分40秒开始的这段。
这段信封飞舞我想诸位普遍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阿甘正传》的开头。
本来应该是亮点的东西,却让我这看的非常难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场景的转切太随意太生硬了。。。(当然也是这个纸张的运动轨迹我没看太懂,纵轴横轴来回切换的我有点凌乱。动作连贯性完全被破坏了,我反正是没看的爽)
上一秒和下一秒的场景画面差距很大,而又没有任何过渡环节,放在pv环节表现里令人惊艳,放在正片里就显得突兀了点。
不止这个,之后几个镜头转切也是“pv剪辑范”。
其实中间飞机那段还挺好,后面又忽然缺乏过渡了而《阿甘》里面是怎么处理羽毛飞舞画面的呢?
长镜头一镜到底。稍微有点背景变换镜头都是用天空过渡的。
当然。我肯定不能比太子更懂演出。之所以这么安排分镜肯定有道理。至于什么道理,我垃圾,没看出来。
然后是第二处,8分05秒这段。
这段女主和中佐的空间关系让我十分迷惑。
首先看第一个镜头。
女主的位置是船边,右手边是大海,左手是甲板船体。
然后镜头一切。
emmmmmmmm,如果没错。这里是视觉焦点对准女主,然后中佐前景虚化,机位处于女主的右手。等等。。。右手机位相对于女主的前景位置不是海吗?
那么。。。中佐你海上漫步了?斗宗强者?恐怖如斯?哦,也可能是中佐在女主后面甲板上,所以虚化。女主这时转头看的也不是中佐,看的是海,只是巧合转的角度和看中佐一模一样。
那么处于前置位的女主和中佐的这个身体大小比例怎么回事。。。
进。。。进击的巨人?
就这张截图谁都会以为中佐是前置位吧。。。
然后我去扒了一下pv和cm。希望这两个镜头是pv或cm和实际工期制作的分开的两段,企图用“因为提前cm制作没有和实际制作工期一致,直接调用的时候空间关系接不上在所难免。属于监督疏忽。”替京阿尼解释。
但是实际上并不如我所愿。这段只在pv3的1分14秒左右出现了。但是是两个镜头一起出现的。且不说这是第一集,按照pv3的公布进程早该做完了。就算不是这样,他俩镜头一直都是绑定在一起发布,分镜不可能是分开制作的。
当然。我肯定不能比太子更懂演出。之所以这么安排分镜肯定有道理。至于什么道理,我垃圾,没看出来。
最后是第三处,17分30秒左右开始的这段。
这段有不少人在表扬。说演出到位,运用了xxxxxxxxxxxxxxx。(不形容了,我垃圾写不好。大体上的意思是用灯火和女主位置映衬中佐那句“还在烧”。)
比较经典的就是这张。我想说的是。你们这的觉得这段好吗?
我觉得虽然演出的想法很好。但是表现出来给我一种“用力过度”的感觉。就是那种“生怕你们不懂,感受不到,我往死里渲染气氛。”的“演出过度”感。
从开头就是这个主色调。
大片面积的模糊黑暗伴随着橘色光源用以突出主题“燃烧”。
切一个镜头,还是这样。
仍然是这样。
这张少点,不过也差不多。
转场也是。
还是
甚至人物局部特写的时候,为了体现“燃烧”,光源都是火焰般的动态。
不仅是这一段,我的感受是京紫第一集有特别多的小桥段都有点演出过度的“强行”感。无论是体现在分镜、还是配乐还是其他什么地方。
单独拿出来都是非常精美的小桥段,但是拼接在一起总是觉得“过度”、“强行”、“突兀”,而又缺乏了一点点矜持和自然。
当然。我肯定不能比太子更懂演出。之所以这么安排分镜肯定有道理。至于什么道理,我垃圾,没看出来。
在我敲下“演出过度”几个字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冰菓》在刚播出时的风评。这一切,还未定。所以我觉得我得赶紧写,不然第二集开始他又回到正轨了怎么办
其实我还有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其实以上的一切毛病对于看动画不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待开发市场”,是不存在的。
渲染过度正好适合不看动画的人的对演出的不敏感。场景切换生硬的表面是炫技般的作画、摄影和3d实力。至于空间关系,谁tm在乎这个。
这类人看动画的想法大致和我们看pv的想法差不多,不是看动画水平怎么样,而是看这段动画片段秀不秀。
划重点:这段动画片段秀不秀。
整体性是不需要的,重点是可以不突出的,情感可以强行点,但是表现力一定要足。充足到过度。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看到了任何片段都能直观的感受到一个全力到过度小高潮并且被吸引去搜索这部动画,而不需要坐下来看20分钟感受个起承转合。
在我看来,无论是精细的画面、几乎过度的演出、饱受诟病的配乐都是在努力达到一件事情——让一个无意间看到某个片段的用户立刻提起看这部动画的兴趣。
这玩意,似乎目标用户是不怎么习惯看动画片的那批人。
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它对于普通的动画受众有点粗暴、直白了。好像更想靠这样的“粗暴”和“直白”吸引另一批不怎么看动画的人。
毕竟这玩意现在在浅层点的用户里风评爆炸式的好。而且,京都之前怎么强调的来着?
当然。我肯定一不能比太子更懂演出,二不能比京阿尼更懂商业。之所以这么安排分镜肯定有道理,之所以这么安排制作也肯定有道理。至于什么道理,我垃圾,只看出来这点。
王圣童谢谢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