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听起来是黄色的,贝多芬有时是紫罗兰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些音乐听起来是冷的,有些音乐听起来是暖的。就想色彩样,音乐也有冷暖色调,其实音乐和色彩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

有一位“”天线宝宝“再现了这种联系,他说,莫扎特听起来就是黄色的。

NeilHarbisson

艺术家NeilHarbisson是第一位合法电子人,他生来是完全色盲,但现在,一个挂在他头上的电子装置能把色彩转化成相应的频率让他聽见。Harbisson眼见的世界是灰的,但他能聽见由色彩组成的交响乐。他甚至能听见人脸和绘画。他声称他脑袋上的设备能够把感应到的色彩转化成声音,借此他就能“听见色彩”。

他头上戴的是个叫“Eye-Borg”的神奇机器,由数字多媒体专家亚当?蒙塔丹发明。根据七色光与音符相对应的原理,该机器可将不同的颜色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声波,让尼尔“听出”色彩。而且这个设备不是单行道的,它能把色彩转换成声音,也可以把声音转换成色彩。

他说莫扎特听起来是黄色的,贝多芬有时是紫罗兰,有时是蓝色。他把听到的音乐画了出来。

▲莫扎特《夜皇后》

▲贝多芬《致爱丽丝》和维瓦尔第《春》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TED演讲现场,他说他穿着的颜色组合成愉悦的“C大调”和弦。

就像他说的,去超市的体验变得就像去夜店一样,琳琅的商品发出各种声音充斥在耳边。他为自己挑选“好听”的穿着搭配,而不是讲究“好看”的。TED演讲现场,他说他穿着的颜色组合是愉悦的“C大调”和弦。他凭借每个人的外貌发出的声音,创作“声肖像”。有些人长得很漂亮,听起来却很糟;有些人长得完全不像,听起来却很相似。去美术馆就像去音乐会。而音乐会也可以被颠覆,因为单凭观众他就能演奏出曲子。若观众对演奏不满意,他也能为自己开脱,那是观众自己的错啊。

▲Neil正在聆听蒙德里安的作品

他能听到光谱和无形的颜色,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光的频率。对他而言,红色并不是一种很热情的色彩,因为听起来安静,而紫色听起来很野蛮。古典音乐都是12基本色不断循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是黄色的,而贝多芬有时是紫罗兰,有时是蓝色。他最喜欢听的艺术家是杰昂·米罗、安迪·沃霍尔和马克·罗斯科。

▲Neil在不破坏黑胶唱片的前提下进行绘画,这一系列作品有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生命,很有收藏意义。

只是成为一名电子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体验。且不说芯片植入体内后他无法游泳,带着奇怪的“天线”总是不免遭受旁人的误解。所以除了艺术创作,Neil也积极为电子人争取平权。他带着电子设备的证件照被认为是电子人争取平权的里程碑。

他联合创办了电子人基金会和“电子人鸟巢”(CyborgNest,一家致力于利用科技创造人工感官以扩展现实感知的公司)。他所做的努力(“Equalrightsforcyborgs”)被选为有史以来10个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之一,与大野洋子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排在一起。(卫报,)

▲Neil与他的朋友SteveMann晒出他们带着电子设备的护照。

或许有人会对“科技创造人工感官”这一项怀有质疑和恐惧,但当你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全色盲时,你会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的初衷。他的生活曾一度没有色彩,是头上的传感器给了他更丰富的世界。“我们的知识来源于我们感官,若我们能扩展我们的感知能力,便能扩大自己的知识。”他说的没错。

其实,Neil并非是第一个用色彩再现音乐的艺术家。

马克·罗斯科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生于俄国,十岁时移居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

▲YellowoverPurple,MarkRothko,

上面这幅马克·罗科斯的作品,其儿子形容它就像“莫扎特的咏叹调”。这并不是他儿子的胡乱比喻。父亲留给他的童年记忆里,很少有对绘画的讨论,“但从我记事起,他就用音乐填满了我的世界。”罗科斯有一句名言:“我成为好画家,是为了要将绘画提升到音乐与诗歌的高度。”

▲WhiteCenter(Yellow,PinkandLavenderonRose),MarkRothko,

静止的色彩,饱满的情绪。没有透视景深,没有线条指引,没有复杂的标题,甚至不准备告诉你什么故事。仔细观察他的这一系列作品,每一个“色块”的边界都不尽明朗。他视色彩为宗教,但画的绝不是色彩的罗列。他保留了过渡的氤氲,色彩得以蔓延。

他对颜料的这种运用,归咎起来或许是从莫扎特那里获取的灵感。他认为透明性是莫扎特作品的一大特点,所以他稀释油彩,用最扁平的方式诠释情绪。他相信回归色彩本身,朴实的方式更能精确地击中人们内心。由此,他把他的绘画提升到与莫扎特的作品相当的艺术境界。

▲FourDarksinRed,MarkRothko,

“一旦色彩超出颜料的可能性,它就会展现一个人的行为世界……我的色彩是一种经验性的色彩,它和某天的光线有关,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或许是他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60年代的画作越来越偏向黑暗。罗斯科于年2月25日,割腕结束了生命。

▲BlueandGrey,MarkRothko,

▲Untitled,BlackonGray,MarkRothko,

他对作品的展示方式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被高高挂起,配合昏暗的光线,使人浸入沉默冥想的氛围。

“沉默如此精确。”

他也曾为了抨击艺术沦为墙饰的趋势,展览时把作品密集地布满美术馆的整面墙,使墙融入作品,而不只是展示作品的载体。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完型主义,就像音乐作品一样。试图分析他作品中的人物或场景都是无意义的,拆解颜色也是徒劳。

?PriscillFrank

.

MarkRothko和NeilHarbisson,一个用绘画,一个用电子化,使音乐的情感与氛围可视化,再现了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专注中法文化

交流、教育、游学

长按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duolan.com/zlzz/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