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丈夫说,不远处搬来了新邻居。她沿小路远眺,望见闪亮红发消失在视野中。2月25日。新邻居已经上门拜访过,她与红发女人塔莉也熟识起来。但没想到,对方会送自己一本地图册做生日礼物。她一直想要,但太贵,也没什么用处,丈夫不允许她买这样的东西。4月10-22日。暴风雪终于过去,塔莉又开始登门拜访。她们一起做家务,聊天,并肩看夕阳落下。她想探究这种欢愉感的来源,了解两人友谊的来处与归宿。那个她们一直避而不谈的词。爱情。《打开心世界》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得主。有人说它是女版《断背山》。有人说它是继《燃烧的少女肖像》后最打动人心的姬片。有人说它过于文艺细碎,使人昏昏欲睡;也有人说它令自己默默流泪,怅然若失。但不论如何,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要承认——即便眼前并非J.K.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凯瑟琳·沃特斯顿依旧拥有神奇魔力,带我们沉醉于她呓语般的小世界。这一则爱情故事,要从年1月1日说起。“当她真的出现的时候,我的心就像是一片树叶,被急速流动的水裹挟着穿过岩石。”很少有人能准确形容爱情萌发的过程。但在这部电影中,透过阿比盖尔的视角,我们亲眼见证了它。遇到塔莉以前,阿比盖尔的生活是一潭死水。与丈夫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靠收获农产品维持生计。活泼可爱的女儿曾为她带来前所未有的爱与快乐,可去年九月,白喉夺走了4岁女孩的生命。此后,生活又只剩下土豆、鸡蛋、牛奶,以及安于现状的丈夫。新年,旧年,都一个样。然后,那个女人出现了。第一眼见到她时,阿比盖尔心底的波澜几乎完全无法掩藏。分明屋内是冰冷、昏暗的。她却能看到对方脸上“泛起淡淡玫瑰色和紫罗兰色的光泽”。塔莉就像她的一头红发,热情而主动。第一次拜访后,便常来做客。和阿比盖尔一起干活儿,闲聊,讨论她的家庭与婚姻。比邻而坐时,会悄悄将两人的小指抵在一起。在她面前,阿比盖尔觉得自己更“像一棵缚于盆中的根”。只能被动接受,没法滔滔不绝地回应,也从未主动去塔莉家做客。但她的确对塔莉的每一次到来感到喜悦,连丈夫戴尔都能明显察觉。认知的转变,源于一场长达一月的暴风雪。两人无法见面,阿比盖尔刚好有机会,重新审视她对新朋友的强烈思念与依赖。然后,所有情感在春暖花开再相逢时轰然炸开。她们依然无话不谈,忙时一起干繁重农活儿,闲时并肩看夕阳落下。直到被塔莉逼问,怎样看待两人关系。阿比盖尔忽然发现,她看过许多书,写过很多句子,这一刻却难以用任何语言准确描述内心的感受。她选择用行动来回应。一个遵从本能的,生涩、热烈的吻。“你闻起来有饼干香气。”当这个吻结束后,她嘴角含笑,眼中带着从未有过的光芒。爱能够被捕捉,爱不可被描绘。因此,在塔莉离开后,阿比盖尔只是在心中不断咏叹着最直白的感受——“又惊,又喜。”“又惊,又喜。”“又惊,又喜。”她们之间没人提过“LOVE”这个单词。但看到阿比盖尔在桌旁尽情舒展着自己,胸脯随深深的呼吸一起一伏,你知道,她心底的生气儿被彻底唤醒了。唯有爱能够做到。“以弗所书第5章第33节,顺从你们的丈夫,如同顺从主。”偏僻之地,两名女性在彼此陪伴中爱意勃发。只看前面的形容,《打开心世界》似乎与《燃烧的女子肖像》并无不同。但,两位女主角已婚的身份,注定她们的丈夫亦在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跳出爱情故事,让我们看看电影所处的时间点:19世纪中期。女性地位低下,到达适婚年龄便要立刻出嫁,从此不享受法律保障,只能依附丈夫而活。此种观念压迫下,阿比盖尔与塔莉的婚后生活自然称不上幸福。阿比盖尔与戴尔的婚姻中,阿比盖尔明显居于强势一方。戴尔是个敏感且脆弱的人,幼时遭遇的地震令他多愁善感。生病被阿比盖尔照顾时,他会沮丧;暴风雪被困在马厩时,他感激阿比盖尔救出自己。即使看出妻子与邻居非同寻常的情谊,他也不曾明说。只会主动退出屋子,或出言试探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但,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状,注定他骨子里同样自私自大。当阿比盖尔表示自己攒够钱买地图册时,他反问对方“为什么不给你丈夫买件礼物”。送妻子针线盒做生日礼物,只因为觉得她更需要这个。每日工作、记账,无暇关心阿比盖尔的内心世界。塔莉的情况则更糟。比阿比盖尔更外向的她,拥有一个同样脾气火爆的丈夫芬尼。芬尼对塔莉的控制欲,让他专门有一个本子记录妻子的日常。察觉到塔莉对邻居的过分热情,他不吝用恶毒言语咒骂:威胁:发觉塔莉并不吃这一套后,又不断引用《圣经》中的话,要求塔莉做乖顺的妻子。影片后期,甚至靠道德绑架要求塔莉和自己一起搬离村庄。这就形成了很微妙的对比。男同性恋电影中,只要有“同妻”出现,她们的形象必然是引人同情的。但在《打开心世界》的观影过程中,大部人都不会对这两个男人产生怜悯之情。比起“受害者”,片中的他们扮演的角色更贴近于“加害者”。观众无法与既得利益者共情,强权压迫下,由心而发的平等爱情才更具激荡人心的效果。当然,他们的存在于本片来说还有另一重作用——致使悲剧发生。“你是我的快乐之城。”电影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因此改编类电影的画面往往要比铅字更富冲击力,才能获得认可与称赞。《打开心世界》却反其道而行。选择让喋喋不休的、文艺而繁复的画外音,贯穿整部电影。这本该是一处致命伤。当你的注意力被用来聆听,无意中便会错过画面内容。但出乎意料,凯瑟琳·沃特斯顿以平静语调,如阅读日记般沿画面将阿比盖尔的心事娓娓道来时,我产生了声音与画面原为一体的错觉。一个不善言辞表达的角色,将细腻充沛的情感以文字的方式写下。绿树浓阴中,她将与塔莉的爱情形容成“引导我们逃离的不完整地图”:远眺爱人的背影,她以形象化的比喻,抒发自己的恋爱中的心情:萦萦呓语与画面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新生鸟羽般在人心头不断刮搔,渴望像她们一样逃离现实,短暂沉浸在美好之中。同时,演员的演绎效果也未因画外音的存在衰减。近乎静止的画面中,能看到她们望向彼此时,唇角渐渐展露的笑意。思及现实,短暂陷入忧郁后,又逃避进一个甜蜜的亲吻中。当塔莉用手缓缓摩挲阿比盖尔脸颊,当阿比盖尔在塔莉手掌上一圈圈缠绕毛线……总有一刻,你会拾取到满泻而出的爱意。也终有一刻,你会为其所伤。爱的力量仅作用于情感,能帮人从苦涩伤痛中抽离,却不能助人从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抽身。又一次四人聚会后,塔莉再没登门拜访。当阿比盖尔难忍相思之苦,主动前往爱人所在的木屋,却发现那儿早已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染血的手帕,诉说着塔莉遭受过什么。她们有过通信。阿比盖尔的信件满载爱意,却在中途被芬尼拦截,深情的文字经由塔莉最厌恶之人的口舌被诉说。塔莉则在给阿比盖尔的信中表达歉疚,以及对前景的担忧。这令阿比盖尔最终决定不顾及丈夫戴尔的想法,踏上寻找爱人之路。她不知道的是,当她在心中重复要对爱人的告白时,对方已因白喉逝去。残酷的结局究竟从何而来呢?是因为新家环境的恶劣吗?是因为芬尼对病情的刻意忽略吗?还是因为那个冰冷狭隘的世界呢?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塔莉永远地离去了。当阿比盖尔悲痛欲绝地依偎在她身旁,那些比亲吻更亲密的画面才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冰冷尸体与炙热爱抚一同呈现在屏幕前,像由天堂至地狱的高速坠落,巨大冲击令人久久难以释怀。好在,也不全是悲哀。塔莉的爱不止是火焰,更是一枚火种,燃烧在阿比盖尔心中。令她具备想象的力量,用思念维持日常生活,并相信平等、没有压迫的新世界终将到来。这或许是一部充满控诉的电影。但它更是一部传递爱之美好的电影。爱是每一次假装不经意的触碰。爱是弥漫饼干香气的亲吻。爱是点亮生命的色彩,飘飘然的快乐,日思夜想的追寻与永不消失的温度。愿我们都能沉醉其中。
推荐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
签约账号原创内容
点“在看”,爱不分性别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